close

鬱南縣河口鎮范公祠與共產黨遊擊隊的故事

坐落在鬱南縣河口鎮南龍村委黎垌村的德秀范公祠,始建於明朝,為范氏鬱南始祖范珍公三世孫范文秋為紀念其父親范德秀之恩德而興建。


范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傢、政治傢、文學傢,世稱“范文正公”。中學讀本中著名的《嶽陽樓記》就出自范仲淹之手,其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范仲淹是蘇州人,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部分後人遷居到雲浮市鬱南縣、羅定市,如今已經繁衍到數萬人。他的後人在解放戰爭時期,支持共產黨遊擊隊鬥爭還留下瞭一段佳話。

范仲淹後人從蘇州南遷而來

坐落在鬱南縣河口鎮南龍村委黎垌村的德秀范公祠,始建於明朝,為范氏鬱南始祖范珍公三世孫范文秋為紀念其父親范德秀之恩德而興建。

祠堂內擺放有一塊古老的神位牌,上書“宋始祖參知政事寶政殿大學士金紫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追封魏國公崇祀之廟、諱仲淹、字希文、謚文正范公(妣范門李、彭)老大(夫)人神位”,下書“宋咸淳九年自蘇州遷廣東南海縣獅子竇”內容。據當地范氏族人推斷,這支范氏應該是范仲淹後代中遷往廣東的一個分支。據范氏族譜記載,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傢、軍事傢、實業傢范蠡是范氏的第7代祖先,范仲淹是第62代祖先。

范氏遷到鬱南河口之後,人丁興旺,其後人開枝散葉,分別遷往羅定蘋塘、雲安白石,以及茂名信宜、廣西、香港、馬來西亞等地,據粗略估計,如今已發展到4萬餘人。

共產黨遊擊隊聯絡站長期駐地

黎垌是羅定、鬱南、雲浮三縣交界之處,歷來是兵匪必爭之地。抗戰勝利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幾年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長期活躍在此地。據《中共羅定地方史》(第一卷)記載,1947年初,中共三羅特派員譚丕桓就在與羅定接壤的鬱南河口建立瞭由譚機佳、陳文英為負責人的交通站,為接送幹部、隱蔽骨幹、疏散隊伍和運送武器彈藥等起瞭重要作用,打通瞭雲浮、羅定、陽春邊區遊擊隊的聯系。

黎垌村范氏族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承載瞭三羅民眾擁護革命、支持革命、參加革命、樂於為革命事業奉獻的精神,也是“軍民魚水一傢親”的體現。在解放戰爭年代,德秀范公祠曾作為共產黨領導下的遊擊隊駐地、聯絡站。今年85歲的村民范國榮說,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第四支隊在當地有三個落腳點,分別是黎垌德秀范公祠,清水塘邵氏祖屋,回龍寨塘黃氏祠堂。其中德秀范公祠曾作為當時遊擊隊的主要據點,長期駐有遊擊隊戰士。

據黎垌范氏族中老一輩的人講述,1948年(另一說為1949年初),國民黨為消滅當地遊擊隊,從木馬粉殿派兵直撲黎垌,剛好被外出行醫的村民范桂興(又名范燦大型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良)見到。由於情況危急,范桂興馬上抄近路趕回黎垌,將情況報告給遊擊隊領導人康星輝,使遊擊隊及時疏散撤離。遊擊隊為分散敵人註意力,保護該祠堂免遭破壞,從四面八方向敵人開槍,敵人得知遊擊隊已走,便想炸毀祠堂,但連開幾炮都是啞炮。走在最前面的兩三個敵人,還未接近祠堂,便腳軟得走不動,敵人隻好撤兵而去。

范國榮告訴記者,1948年至1949年,共產黨遊擊隊在此駐紮期間,他已經十六七歲,但遊擊隊員仍叫他“鬼仔”(當地人對小朋友的戲稱)。他經常接觸到遊擊隊員,對李鎮靖、麥長龍等遊擊隊領導人都印象深刻。晚上沒事幹,他就跑到祠堂玩,有時還幫助遊擊隊燒火煮粥。遊擊隊在附近一個名為“油柑頂”的山頭上設有第一重崗哨,時刻監視敵情。而在屋背頂的煙寮設有第二重崗哨。

當年共產黨遊擊隊紀律嚴明,范國榮清楚地記得,遊擊隊用瞭群眾的東西都會給錢,甚至用瞭柴草也計錢給群眾。遊擊隊員去菜地摘瞭菜,不知菜地是誰傢的,就會寫個牌子“某年月日某人摘菜多少”,然後將牌子與菜錢一起掛在菜園。遊擊隊員借用村民的床板、門板作睡鋪,用完後都會擦洗幹凈及時歸還,真正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農忙時節,遊擊隊員還會幫群眾收割稻谷。因為遊擊隊員平時都不穿軍裝,外人根本看不出來。遊擊隊在范公祠活動期間,周圍環境總是打掃得幹幹凈凈。他還記得,遊擊隊一般都在晚上活動,從蘋塘、西山、八甲一帶過來的。群眾也會幫助遊擊隊員縫補衣服,“給錢也補,不給錢也補”,真正體現瞭軍民魚水情。

據范國榮回憶,1949年農歷的九月初一下午,遊擊隊與敵人發生過一次交火。當時有30多名遊擊隊員,起初以為敵軍隻有十幾人,便決定打。結果戰鬥一打響,後面成百上千的敵軍湧過來,遊擊隊寡不敵眾,隻好撤退。由於情況危急,遊擊隊員紛紛將來不及帶走的槍支等武器扔進一個茅廁糞池中。後來得知這次與遊擊隊交火的是一支廣西軍閥臨時路過的部隊。過瞭幾天軍閥部隊撤走後,遊擊隊員才從糞池中撈起槍支。經過糞水浸泡過的槍支都打不響瞭,村中的能工巧匠范晚九得知後,主動幫助遊擊隊員修理槍支。

群眾知道共產黨遊擊隊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群眾也大力支持遊擊隊。據已故遊擊隊通訊員范漢欽的兒子范輝友講述,范氏傢族公傢的槍支都全部捐給瞭遊擊隊,部分群眾還將自己看傢護園的槍支捐給瞭遊擊隊,有的沒有槍支的也將稻谷出售買槍支捐給遊擊隊。

歷史文化建築亟待修葺

據范氏珍公傢譜記載,范德秀是鬱南范氏始祖珍公的次子。明朝1576年,廣東總兵張元勛與廣西總兵一道奉皇命征剿羅旁瑤,范德秀是兵中一員,跟隨張公來平亂,後因立下戰功而官拜“千總”。平亂後的1578年,范德秀見此地適宜發展,遂回惠4鏡頭行車記錄器推薦州府長寧縣甘棠都雷石周村,將父親珍公與母(何氏、蘇氏)及兄長德乾、三弟德和,舉傢遷至連灘晉康司柱頭鄉(今連灘鎮),開墾創業。不久,范德秀又遷黎垌。後來,其子文秋公為紀念父親的功德,興建“德秀范公祠”。至民國初年,其十一世孫范雲梯(曾任樂會、萬縣、崖州等的知縣)重修祠堂,並加建瞭當時流行的西洋風格前座,使該祠堂成為中西合璧風格一座典型祠堂。

德秀范公祠主體建築占地258平方米,坐東向西。前部為典型的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西洋建築風格,中後部為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祠堂內壁題畫一系列的彩色文畫,人文氛圍為濃厚,彰顯范氏一族崇文尚德的優良傢風。

據文物專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傢初步判斷,該祠堂歷經明、清、民國及共和國四朝,具有300多年歷史,算得上是一座比較珍貴的歷史文化建築。

該祠堂還曾作為當地的學校,培育瞭一代又一代革命事業及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范氏一族也人才輩出。鬱南范氏始祖珍公(德秀公之父親)之後,清朝時期的六世祖范齊賓,人稱“范五公”,是當時兩廣一帶著名的“風水先生”,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十世祖范其勛,光緒年間考取舉人。十二世祖范雲梯,光緒二十三年入京會試得甲等第二名,後任海南瓊崖後備,繼任樂會、萬縣、崖州等地知縣,在海南為官十年,公正廉潔,愛民如子,斷案如神,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遊覽車行車紀錄器|遊覽車行車紀錄器推薦|遊覽車行車紀錄器安裝深受百姓愛戴,被當地百姓稱為“萬民傘”、“萬民衣”,海南島有名的“南天一柱”石刻題字即是他的傑作。第十四世孫范志強,是抗美援朝戰鬥英雄,榮立一等功。第十五世孫范小杏,是1999年肇慶地區的高考文科狀元,考入北京大學至研究生畢業,現入職中央電視臺。

但眼前的德秀范公祠已經顯得十分破舊,屋頂的橫梁大多數已經被白蟻蛀空,多處墻體剝落,瓦面漏水,亟待修葺。據瞭解,范氏族人已經啟動瞭修葺計劃。我們看見的修葺效果圖,重修後仍保留原建築風格和架構,力求做到修舊如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rf315zr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